“七摸法”是养老护理实践中总结出的一套通过触摸来观察和评估老年人健康状况的简易方法。它核心在于 “防患于未然” ,通过每天例行的、充满关爱的身体接触,及早发现老年人可能出现的健康问题。
这不仅是技术,更是一种充满人文关怀的沟通方式,能增进护理员与老人之间的信任和情感连接。
养老护理“七摸法”详解
**摸:摸额头——测体温,察状态
目的: 快速判断有无发热或体温过低。
方法: 用手背触摸老人额头、颈后或脸颊。手背对温度比手心更敏感。
正常情况: 额头温暖、干爽。
异常信号与应对:
发烫、发汗: 可能发烧。应立即用体温计测量准确体温,并观察有无怕冷、乏力等其他症状。及时补充水分,根据情况报告医生或家属。
冰凉、出冷汗: 可能循环不畅、低血糖或休克前兆。注意保暖,询问老人有无头晕、心慌等不适。
第二摸:摸手脚——知循环,晓冷暖
目的: 评估末梢血液循环情况和保暖是否足够。
方法: 握住老人的手和脚,感受其温度和湿度。
正常情况: 手脚温暖或微凉,但颜色红润。
异常信号与应对:
冰冷冰凉: 血液循环差,保暖不足。可能是室温太低、衣着过少,或心脏功能减弱的征兆。需要加强保暖(如添加衣物、盖被、用暖水袋注意防止烫伤)。
颜色苍白或青紫: 严重循环障碍,需高度重视。
过度发热: 也可能有感染或炎症,需结合其他症状判断。
第三摸:摸皮肤——查水肿,看脱水
目的: 检查有无水肿或脱水。
方法:
查水肿: 用手指按压脚踝、小腿前侧、骶尾部等骨骼突出部位,松开后观察按压处是否出现凹陷且短时间内无法回弹。
查脱水: 轻轻捏起手背皮肤,松开后观察皮肤恢复原状的速度。
正常情况: 皮肤有弹性,按压无凹陷。
异常信号与应对:
有凹陷水肿: 可能心脏、肾脏功能异常或营养不良。需记录水肿部位和程度,并报告医生。注意低盐饮食。
皮肤回弹慢(>2秒): 是脱水的典型表现。应鼓励老人少量多次饮水,严重时需就医补液。
第四摸:摸颈下、腋下、腹股沟——探汗情,防痱疹
目的: 检查这些皮肤褶皱处是否潮湿、出汗,预防痱子、湿疹、压疮(褥疮)。
方法: 轻轻触摸这些隐蔽、易出汗的部位。
正常情况: 干爽或微潮。
异常信号与应对:
潮湿、多汗: 极易滋生细菌,引发皮肤红肿、溃烂。应立即用温湿软毛巾擦干,保持褶皱处清洁干燥,并可涂抹爽身粉(需谨慎,避免吸入)或使用柔软的棉布隔开。
有红疹、异味: 已是感染迹象,需加强护理,严重时需用药。
第五摸:摸腹部——问便通,看腹胀
目的: 了解肠道蠕动情况,判断有无腹胀、便秘。
方法: 手掌轻放于老人腹部,感受其软硬程度。注意: 动作一定要轻柔。
正常情况: 腹部柔软,无压痛。
异常信号与应对:
腹部硬胀、叩击呈鼓音: 可能胀气或便秘。可顺时针方向轻轻按摩腹部,促进肠蠕动。询问老人排便情况,调整饮食(增加膳食纤维、水分),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通便药物。
腹部有硬块、压痛: 需立即就医排查原因。
第六摸:摸背部——防压疮,促循环
目的: 检查背部、骶尾骨、脚后跟等骨突处皮肤,预防压疮。
方法: 帮助老人翻身(不能自理者),用手掌触摸和目视检查这些受压部位的皮肤颜色和完整性。
正常情况: 皮肤完整,颜色正常。
异常信号与应对:
皮肤发红、压之不褪色: 这是压疮的**阶段,警报信号!必须立即解除该部位压力,使用软枕、气垫床等工具减压,并增加翻身频率(至少2小时一次)。
出现水泡、破皮: 压疮已形成,需按伤口处理原则专业护理并报告医生。
第七摸:摸脉搏——测心率,稳心神
目的: 监测心率和心律的基本情况。
方法: 食指和中指指腹轻轻按压在老人手腕大拇指一侧的桡动脉处,感受搏动。计数30秒的跳动次数乘以2(安静状态下)。
正常情况: 成人静息心率一般为60-100次/分,节律整齐。
异常信号与应对:
过快(>100次/分): 可能发热、紧张、心功能问题。
过慢(<60次/分): 可能心脏传导问题。
节律不齐(忽快忽慢): 房颤等心律失常的可能。
应对: 发现异常时,让老人安静休息5-10分钟再复测。如果持续异常,或老人伴有头晕、胸闷等症状,应及时报告医生。
实施“七摸法”的核心原则:
1. 关爱先行: 整个过程应充满尊重和关爱,动作轻柔,边操作边与老人沟通,告知目的,减少其紧张感。例如:“爷爷,我摸摸您的手看凉不凉,要不要加件衣服?”
2. 洗手消毒: 操作前、后都必须彻底洗手,防止交叉感染。
3. 结合问询: “摸”要与“问”相结合。询问老人的感受:“您觉得哪里不舒服吗?”“肚子胀不胀?”
4. 详细记录: 发现任何异常,都应记录下时间、部位、具体情况,并及时向家属或医护人员报告。
5. 非诊断工具: “七摸法”是初步筛查和观察的方法,不能替代医疗诊断。任何异常最终都应由专业医生进行判断和处理。
熟练掌握“七摸法”,能让养老护理员成为老人健康的“哨兵”,用温暖的双手守护老人的健康与尊严。
本文链接:http://www.qsyylgy.com/xiangyang/hd/19.html